漯河市精神病医院

院内新闻

 天冷需暖“心”,这份精神健康守护指南请收好

    秋冬交替,寒意渐浓,气温下降、日照缩短,不仅容易带来感冒或关节疼痛等身体不适,也更易成为精神健康的“多事之秋”。临床研究表明,秋冬季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障碍复发的高峰期,不少患者可能出现情绪持续低落、睡眠障碍、社交意愿下降等问题。为此,漯河市精神病医院精神六科专门整理出一份秋冬季精神健康防护指南,用专业和温暖,陪伴您安稳过冬。
    一、为什么秋冬季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  
     生理因素:阳光减少会影响大脑中褪黑素和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分泌,从而降低情绪调节能力,尤其对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影响较大。  
     环境变化:天气转冷,户外活动减少,与他人的接触频率下降,容易引发孤独感和焦虑情绪。  
     疾病特点:部分精神心理疾病本身对季节变化敏感,患者可能在秋冬季出现症状波动,如失眠加剧、情绪持续消极、或原有症状复发等。
    二、记住四字诀,温暖守护心健康  
     1. 适时“晒”:每天尽量晒太阳30分钟左右(推荐上午10点或下午3点前后),有助于提升血清素水平,改善情绪,特别适合情绪低落的人群。  
     2. 适度“动”:坚持规律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为宜,可选择健走、太极拳或室内操等温和项目,运动能激发“快乐激素”内啡肽,缓解压力与焦虑。  
     3. 合理“调”: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每晚睡足7–8小时——睡眠异常往往是复发的预警信号;饮食中可适当加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坚果),有助于情绪平稳。 
     4. 及时“察”:密切关注自己和家人的情绪与行为变化,如出现“情绪低落超过两周”“兴趣明显下降”“睡眠异常超一周”“自言自语、多疑、回避社交”甚至“产生消极念头”等情况,请务必及时寻求专业帮助。(王冠丽 王曦师)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动态
  • 专家团队
  • 特色疗法
  • 人才招聘
  • 尖端设备
  • 联系我们